当马达加斯加运动员出现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时,不少人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一个热带国家也有人参加冬奥会?当晚,还有牙买加、沙特阿拉伯、厄立特里亚、加纳、菲律宾、海地等热带、亚热带国家代表团亮相。他们大多只有一两名运动员,参加的几乎都是高山滑雪项目,甚至有网友笑称:高山滑雪或成为开幕式 " 最大赢家 "。

为什么这些来自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代表团,都偏爱高山滑雪?这项运动门槛这么低吗?
去滑雪场也属于高山滑雪
高山滑雪包含的范围很广,实际上普通人去滑雪场滑雪也属于高山滑雪了。这项运动更通俗的解释是从山坡上向下冲,不需要翻跟头,只需要转弯,先到山下终点的为胜者。本届冬奥会,高山滑雪个人项目设 10 个小项。男、女分设滑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和全能。其中滑降、超级大回转被称为 " 速度项目 ",大回转、回转被称为 " 技术项目 "。

滑雪一开始是北欧、中国新疆等多雪地区的出行方式,实用性很高但几乎没有娱乐性。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滑雪运动的中心从北欧转向阿尔卑斯山区,北欧盛行的越野滑雪中发展出了现代高山滑雪技术。后来双板滑雪的所有花样、变体,都可以说是高山滑雪的分支。在滑雪大项里,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是当之无愧的基础项目,但高山滑雪又比较有趣,群众基础更容易发展和巩固。
本届冬奥会,高山滑雪注册成功的运动员有 307 人,是雪上项目中人数最多的,在 15 个分项中仅次于冰球,运动员覆盖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国际奥委会有意通过该项目提升冬季运动的参与度和普及范围,其名额分配也相对宽松:所有代表团都有一男一女两个基础名额,只要运动员达到奥运积分的入围要求,代表团就可以拿到这两个名额。基础名额分配完后,剩下的再根据一系列规则从全球高水平运动员中产生。
速度项目门槛依然很高
在国际奥委会推动下,高山滑雪成了很多国家与冬奥会结缘的突破口。比如沙特阿拉伯派出了两名高山滑雪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这是沙特阿拉伯、更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派出运动员参加冬奥会。
那么,假如我来自一个热带国家,在冬奥会到来之前紧急找个雪场刻苦训练并全球参赛拿到积分,最后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分配的基础名额,那么我能参加冬奥会所有高山滑雪小项吗?并不能。出于安全考虑,速度项目的门槛比技术项目高很多。

国际雪联对速度项目的场地要求更高,赛道长、落差大。在可被称为雪上 " 飞人大战 " 的男子滑降中,赛道落差至少要达到 800 米,长度至少三公里。而运动员的最高时速甚至能达到 140 公里以上。
在世界范围内,要找到一条符合速度项目标准的雪道比较难,更不要说在热带、亚热带国家或山地资源不丰富的地区找了。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速度赛道是中国第一条符合冬奥竞赛标准的赛道。另外,速度项目的难度大、危险系数大,没有训练条件的人并不能 " 速成 " 达到冬奥会参赛标准。

本届冬奥会中,仅有一名运动员且该运动员参加高山滑雪项目的代表团有 15 个,无一例外,都参加的是回转和大回转的比赛。此外,英国选手戴夫 · 莱丁的经历也证明了技术项目更容易上手。他一直在室内雪场训练,依然能在 35 岁时拿到个人第一个男子回转世界杯分站赛冠军,成为本届冬奥会奖牌的有力争夺者。
深圳晚报记者 林炜航